服務熱線
010-57018965
吳鏡汀,1904-1972年,生于北京,字鏡汀,別名熙曾,號鏡湖。近現代京派畫家的代表性畫家,曾任北京畫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書記處書記,中國美術家協會北京分會副主席。書畫大師啟功先生曾隨其學書畫。
吳鏡汀的作品功力深厚,風格飄逸俊秀。他前半生的作品多以細筆設色,綜合運用古人畫法,根據自己的體悟,形成了清勁有力的畫風。解放后吳鏡汀遍游名山大川,力圖以寫生求變化,他后期的作品更注重場景氣氛的刻畫,筆墨著色上絢麗悅目,有時用沒骨法,有時用泥金勾勒、金碧罩染,別有一種韻致。
早在入中國畫學研究會第二年的成績展覽上,他就以幾乎亂真的臨摹作品引起眾人注意。在畫會諸位名師如賀履之、俞滌凡、蕭謙中的指導下,沿著一條由“四王”特別是王石谷入手,間接上溯宋元各家的軌跡,不斷研習,打下了堅實的傳統繪畫基礎。
其前半生的作品多細筆設色,綜合運用古人畫法,但能發一己之體悟,逐步形成清勁有力的畫風。后期參入寫生的作品則更注重場景氣氛的刻畫,筆墨上多采用馬夏筆鋒勁力的斧皴,著色絢麗悅目,有時用沒骨法,有時用泥金勾勒、金碧罩染,別富韻致。應該說他的新探索基本上仍是在傳統筆墨的范圍之中,但更傾向于色彩的運用。
當代資深山水畫家、國畫理論家關瑞之先生指出:吳鏡汀先生研習國畫的用功程度在近代國畫宗師中屬于罕見,吳先生認為:畫國畫就要下“笨功夫”夯實基本功力。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吳先生通過寫生錘煉、升華了他的山水畫功力,形成了在復雜、巧妙的章法中刻畫樹石自然形態的骨法,筆墨渾厚而富于紋理表達,成為近代國畫家對傳統筆墨的重要貢獻之一。
據關瑞之先生考證:吳鏡汀先生一直致力于中國畫的傳承和弘揚,他總是在國畫、國粹低潮時期出手拯救,他是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初中國畫學研究會、湖社畫會的早期成員,也是1952年、1953年首批北京書畫研究會,北京中國畫研究會的主要成員之一。
作品展示:
《仿趙大年山水》 紙本水墨 51CM×41.5CM
《文殊臺》 紙本寫生稿 27.5CM×19.6CM
《黃山文殊院》 紙本水墨 38.5CM×56CM
《獅子林香羅柏五月十日》 紙本寫生稿 27.2CM×19.6CM
《獅子林香羅柏》 紙本水墨 54.5CM×40CM
《清涼臺五月十一日寫》 紙本寫生稿 19.6CM×27CM
《黃山清涼臺》 紙本水墨 48CM×130CM
《宋人筆意》 紙本水墨 48CM×45CM
《水墨江船圖:江船漁汛》 紙本水墨 34.5CM×69.5CM
《疏影橫斜》 紙本水墨 70.5CM×34.5CM
《始信峰觀后海五月十一日寫》 紙本寫生稿 27CM×19.3CM
掃一掃 加關注
Copyright ? 2019 北京嘉利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備案號:京ICP備-1902669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