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010-57018965
華嵒,字德嵩,更字秋岳,號新羅山人、東園生、布衣生、離垢居士等,老年自喻“飄篷者”。工畫人物、山水、花鳥、草蟲,脫去時習,力追古法,寫動物尤佳。善書,能詩,時稱“三絕”,其山水兼法院體,吳派、董其昌諸家,不拘一格,一般比較簡略率脫。為清代杰出繪畫大家,揚州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天山積雪圖 清代 華嵒
邊塞行旅是華嵒經常表現的題材之一。本圖畫唐人遠行邊塞詩意。圖中,天山腳下,一個身披大紅斗篷、藏掖寶劍的單身旅客,牽一匹雙峰老駝,艱難地緩行于冰雪之中。天色灰暗,四野空曠,道路漫漫,白雪皚皚。一只孤雁橫掠空中,旅者和老駝舉首仰望,此情此景似引起了游子的萬千思緒。畫中情景交融,意境含蓄。畫面構圖狹長,造成天高地迥的視覺效果,以襯托人物孤寂的內心世界。設色雅致,色彩之間的搭配,冷暖色調的對比,都十分考究。人物、老駝的形象塑造在寫實的基礎上恰當地運用夸張手法,人物前傾的動勢,老駝富于人情味的表情,都使得主題更為突出。作品展現了畫家獨特的藝術構思和出眾的繪畫才能。
自畫像圖 清代 華嵒
此圖為一件即興之作,描繪了暑夏之時,華嵒身著夏衫,半敞衣襟,優游林泉的欣悅之情。他倚石盤膝,臨泉而坐,左手拈須,右手撫石,意態閑暇。身后山石高聳,深青色的古藤纏繞著峰巒,遠處瀑布羸垂巖而下,匯流成河。讀其詩,更使人感受到作者熱愛自然、超然離垢的情懷。圖中的人物肖像寫實而又帶有寫意的意味,造型略有夸張,與作者其他的人物畫有相似之處,如《天山積雪圖》等。此圖線條簡練,隨意瀟灑,筆調疏簡,追求一種文人意趣,具有雅俗共賞的獨特風格。
觀泉圖 清代 華嵒
圖繪遠山飛瀑,在山澗中擊起了水霧,巖石上樹木蒼翠,雜草繁茂,一位高士坐于石上,手執蒲扇,抬頭觀瀑,旁有童子提籃。山水秀逸,人物傳神。
尋春圖 清代 華嵒
圖中峰巒峭立,松柏蒼翠,山澗銀瀑傾瀉;山下清潭如淵,小路宛延,一橋橫駕兩山,行人持仗而過,山腰建屋舍數間,屋內一人盤腿靜坐,垂目默思;山腳二人依山路蜿蜒前行,談笑風生。
松石清蔭圖卷 清代 華嵒
圖中老松虬曲盤桓,勁拔蒼翠,枝干交接,松針如芒;山石蒼潤,古意彌漫,體現出畫家極強的水墨工夫。
金碧山水圖 清代 華嵒
此畫構圖精巧,左右山崗對峙,左崗山隈處繪屋宇院落,四周梧桐高軒,柳竹成蔭。畫家運用沒骨設色法,以石青、石綠、朱紅、赭石罩染山巒巖石,更以金泥勾勒,以石綠、朱紅點葉,以白色勾染云靄,明麗雅潔,是作者晚年青綠山水的精品。
金谷園圖 清代 華嵒
此圖取材于西晉時曾任荊州刺史的石崇在所營建的金谷園內,坐聽侍妾綠珠吹簫的故事。畫幅中部團坐蒲席上的為石崇,身著寬身的官袍,臂枕矮幾,手拈須髯,在畫幅右側,坐在圓凳上正在專一吹簫的是色藝雙絕的綠珠,石崇面對綠珠,正在出神地傾聽,流露出鐘愛的神情。
竹溪六逸圖 清代 華嵒
《竹溪六逸圖》繪六高士李白、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于山東泰安以文相會,品茶酣歌,掩映于竹林的逍遙隱居生活。此幅巨作既擬黃大癡的遠山配景,重畫意而歸寫真的繁竹潺流,更有取陳老蓮之筆意,人物形態又更雋妙的逸士侍童,景物和人物的布局章法遠近有致,畫面亦真亦美,完整的重現了故事的場景,氣勢恢宏引人入勝。
掃一掃 加關注
Copyright ? 2019 北京嘉利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備案號:京ICP備-1902669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