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wù)熱線
010-57018965
黃慎初名盛,字恭壽,恭懋,躬懋、菊壯,號癭瓢子,別號東海布衣,為“揚(yáng)州八怪”之一。
黃慎可以說是最早的街頭藝術(shù)家,由于父親早喪,妹妹夭亡,家庭十分貧苦,母親便命其學(xué)畫,給人寫真。艱難困苦的環(huán)境磨練了黃慎的意志,也使其畫藝精進(jìn),終成一代大家。
黃慎早年師從上官周,多作工筆。山水宗元黃公望、倪瓚、中年以后,吸取徐渭筆法,變?yōu)榇止P寫意,并草書章草,嘗以狂草書法入畫筆姿放縱,氣象雄偉深入古法,但也有筆過傷韻者。
湖亭秋興圖 清代 黃慎
圖中遠(yuǎn)山漠漠,流藹淡淡,山峰高邁,幾欲頃頹,近處巉巖巍峨,湖面上水波不興,兩三顆柏樹枝繁葉茂,古意縱橫;樹后湖邊的亭子里,一群文人正在交游聚會,兩人相談甚歡,一人憑欄遠(yuǎn)眺,岸邊一小童荷酒而至。黃慎將山石樹木人物用筆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使觀者如身入其間,悠然往返。
桃花源圖 清代 黃慎
自陶靖節(jié)的《桃花源記》問世以來,好丹青者多作桃源詩意,如《桃源問津圖》,《桃花源圖》,《桃源詩意圖》等。卷首為一片浩渺的湖水,遙無涯際,水波不興,湖邊的山洞前泊著一條空舟,山勢崔嵬,與世隔絕。穿過山洞,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畫卷最后表現(xiàn)的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村莊。漁夫正在和黃發(fā)垂髫,不知魏晉的世外之人交談。
九龍灘駕潮圖 清代 黃慎
圖繪纖夫于九龍灘頭拉纖過險灘的情景。九龍?zhí)额^山高林密,水流湍急,無論是船上的水手,還是岸上的纖夫,都卯足了勁,奮力的經(jīng)過險灘。此幅山水用筆跳蕩,與黃慎的人物畫同一筆調(diào)。撐竿的船夫與拉纖的纖夫畫得雖小,但動態(tài)刻畫準(zhǔn)確。
人物山水圖 清代 黃慎
揚(yáng)州畫派相較于四王畫派筆墨縱橫,率性而為,逸氣磅礴,平淡天真,繼承了青藤白陽,金陵八家和明末四僧的衣缽,對后世影響深遠(yuǎn)。圖中山峰一筆寫出,卻意蘊(yùn)豐滿,山下樹木茂盛,怪石嶙峋。兩位高士相對而坐,一人撫琴,一人側(cè)耳聆聽,大有高山流水之意。
商山四皓圖 清代 黃慎
此圖描繪的是秦末東園公、綺里季、夏黃公、甪里隱于商山(今陜西省商縣東南)的故事。四人皆80高齡,為避秦暴政而隱居商山,時人稱之為“商山四皓”。西漢初,高祖屢召之而不得。后,高祖欲廢太子劉盈,改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群臣諫而不聽。呂后用張良計(jì),禮遇四皓。高祖以為太子既得此四皓,羽翼已成,只得打消了廢太子之念。圖中峰巒高聳,飛瀑流泉,意境幽雅。人物的分布錯落有致,形貌神態(tài)生動自然,筆墨放縱而又不失法度,為黃慎晚年之佳作。
掃一掃 加關(guān)注
Copyright ? 2019 北京嘉利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備案號:京ICP備-1902669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