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010-57018965
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書畫家。正如李志敏所說:“主張學古變古,但在書法神韻問題上的迷信觀念,卻比古人尤有過之”。
萬歷十七年,考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一度擔任皇長子朱常洛的講官。歷任湖廣提學副使、福建提學副使、河南參政,因病辭職。泰昌元年(1620年),明光宗朱常洛繼位,授太常少卿、國子司業,參修《明神宗實錄》。天啟五年(1625年),出任南京禮部尚書,因事辭官。崇禎五年(1632年),出任太子詹事。崇禎七年(1634年),回歸鄉里。崇禎九年,去世,謚號“文敏”。
董其昌擅于山水畫,師法于董源、巨然、黃公望、倪瓚,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用墨明潔雋朗,溫敦淡蕩;青綠色,古樸典雅。以佛家禪宗喻畫,倡“南北宗”論,為“華亭畫派”杰出代表,兼有“顏骨趙姿”之美。存世作品有《巖居圖》《明董其昌秋興八景圖冊》《晝錦堂圖》《白居易琵琶行》《草書詩冊》《煙江疊嶂圖跋》等。畫作及畫論對明末清初的畫壇影響甚大。書法出入晉唐,自成一格。作品《戲鴻堂帖》(刻帖)。頗能詩文,著有《畫禪室隨筆》《容臺文集》等。
董其昌的書法,吸收古人書法的精華,但不在筆跡上刻意模仿,兼有“顏骨趙姿”之美。
董其昌的書法成就也很高,董的書法以行草書造詣最高,他對自己的楷書,特別是小楷也相當自負。董其昌雖處于趙孟頫、文徵明書法盛行的時代,但他的書法并沒有一味受這兩位書法大師的左右。他的書法綜合了晉、唐、宋、元各家的書風,自成一體,其書風飄逸空靈,風華自足。筆畫園勁秀逸,平淡古樸。用筆精到,始終保持正鋒,少有偃筆、拙滯之筆;在章法上,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分行布局,疏朗勻稱,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講究,枯濕濃淡,盡得其妙。如董其昌在黃庭堅書法《黃文節梵志詩》的題跋:黃文節公書世多摹本又多贗本,生平所見以此卷為灼然無疑,梵志詩較寒山更自奇崛書亦近之。董其昌觀因題。
書法至董其昌,可以說是集古法之大成,“六體”和“八法”在他手下無所不精,在當時已“名聞外國,尺素短札,流布人間,爭購寶之。
據說,康熙還親自臨寫董書,致使董書得以風靡一時,出現了滿朝皆學董書的熱潮。一時追逐功名的士子幾乎都以董書為求仕捷徑。在康熙、雍正之際,他的書法影響之深,是其他書法家無法比擬的。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跋郭畀雪竹圖卷》賞析
董其昌《跋郭畀雪竹圖卷》,紙本,縱31.8厘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題禇遂良臨長風帖》賞析
董其昌76歲行書《題禇遂良臨長風帖》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臨徐浩書張九齡告身卷》賞析
董其昌《臨徐浩書張九齡告身卷》,行書。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小楷金剛經》賞析
董其昌《小楷金剛經》,紙本。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孟郊詩》扇頁賞析
董其昌《孟郊詩》扇頁,明,董其昌書,紙本,行書,縱17.9cm,橫54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為客棲未定,況當玄月中。繁云翳碧霄,落雪和清風。郊陌絕行人,原隰多飛蓬。耕牛返村巷,野鳥依房櫳。我無饑寒憂,身托蓮花宮。安閑類禪伯,復得疏塵蒙。覽君郢曲文,詞彩何沖融。謳吟不能自已,頓覺形神空。 右益東野謝友人贈新文詩。丙寅五月書,玄宰。
鈐“董其昌印”。 鑒藏印有“單濤”。幅上有顧夢游題跋。
本幅書唐朝詩人孟郊五言詩《酬友人見寄新文》(見《全唐詩》卷三七八),書于明天啟六年(1626年)五月,是董氏72歲時為躲避黨禍再次辭官歸鄉期間所作。 此扇書法融合了顏真卿、米芾、趙孟罡的精髓。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和子由論書》賞析
董其昌《和子由論書》,紙本,行書。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行書詩》賞析
董其昌《行書詩》,行書。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行書帖》賞析
董其昌《行書帖》,行書。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行書白羽扇賦》賞析
董其昌《行書白羽扇賦》,綾本,軸,136.5×60.2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唐代詩人及宰相張九齡,受朝中權臣排擠,因玄宗賜白羽扇,作賦以明志,含有明哲保身的涵義。董其昌這件作品寫于七十八歲(1632)高齡,仍然不失一貫的秀逸暢快的節奏,令人覺得余韻無窮。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楷書勤政勵學箴》賞析
董其昌《楷書勤政勵學箴》,縱214.5厘米,橫61.8厘米,現藏遼寧省博物館。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邠風圖詩卷》賞析
董其昌《邠風圖詩卷》之一
董其昌《邠風圖詩卷》之二
董其昌《邠風圖詩卷》之三
董其昌《邠風圖詩卷》之四
董其昌《邠風圖詩卷》之五
董其昌《邠風圖詩卷》之六
董其昌《邠風圖詩卷》之七
董其昌《邠風圖詩卷》之八
董其昌《邠風圖詩卷》之九
董其昌《邠風圖詩卷》之十
董其昌《邠風圖詩卷》,紙本,墨跡。用筆清潤精勁,含筋裹骨,表里瑩潤,疏淡耐看,風格獨具而無一點塵俗之氣,可謂董其昌的行草佳作。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書蘇軾〈醉翁操〉》賞析
董其昌《書蘇軾〈醉翁操〉》之一
董其昌《書蘇軾〈醉翁操〉》之二
董其昌《書蘇軾〈醉翁操〉》之三
董其昌《書蘇軾〈醉翁操〉》之四
董其昌《書蘇軾〈醉翁操〉》之五
董其昌《書蘇軾〈醉翁操〉》之六
董其昌《書蘇軾〈醉翁操〉》之七
董其昌《書蘇軾〈醉翁操〉》之八
董其昌《書蘇軾〈醉翁操〉》之九
董其昌《書蘇軾〈醉翁操〉》之十
董其昌《書蘇軾〈醉翁操〉》冊,明,董其昌書,紙本,行書,八開,每開縱23.2cm,橫31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醉翁操》?,樔唬遴?。誰彈,響空山。無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風露娟娟,人未眠。荷蕢過山前,曰有心哉此賢。醉翁嘯詠,聲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時而童巔,水有時而回川。思翁無歲年,翁今為飛仙。此意在人間,試聽徽外三兩弦。軾老矣,年來薄有詩文幾卷,收納罌中,幸不散逸。此外百無一瑩,入山采藥,追隨異人,以希扶老之助,風雨閑門,恬然清臥而已。寓居黃州書。
末開款署:“東坡寓黃所書,惟以詩文不散為快,遺榮知止,一何蚤生,真達人之觀也。其昌?!?/span>
鈐“董其昌印”、“青宮太?!?、“玄賞齋”印。本幅鑒藏印有“乾隆御覽之寶”、 “石渠寶笈”、“三希堂精鑒璽”等。冊后有清成親王永瑆題跋一則。
此冊所書節選自北宋蘇軾《醉翁操》詞冊,冊未署年款。據《明史》卷二八八《董其昌傳》記載:“起故官,掌詹事府事。居三年,屢疏乞休,詔加太子太保致仕。”故從幅上所鈐“青宮太?!庇⊥茢?,可知該詩冊為明祟禎七年(1634年)董氏致仕以后之作品。
是冊仿蘇氏筆法,用筆純熟老辣,字里行間顯示出蘇軾書法之神韻,又頗具董氏個人風貌,故清成親王在冊后跋云:“文敏平生臨書于宋,則蘇、米居多,每自稱不得不似,不得太似?!贝藘詾槎洳砟曛炎?。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楷書儲光羲詩田家雜興》賞析
董其昌書《楷書儲光羲詩田家雜興》軸,明,紙本,楷書,縱117cm,橫47.8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春至鶬鹒鳴,薄言向田墅。不能自力作,黽勉娶鄰女。既念生子孫,方思廣園圃。閑時相顧笑,喜悅好禾黍。夜夜登嘯臺,南望洞庭渚。百草披霜露,秋山響砧杵。卻羨故年時,中情無所取。右儲光羲田家雜興,以徐季海道德經筆意書之,兼用顏平原法。董其昌。
書錄的內容是唐代詩人儲光羲《田家雜興》一首,董其昌以其頗為推崇的唐代書法家徐浩、顏真卿的筆法作此楷書,代表了董氏楷書的典型風格。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西塞漁舍圖》賞析
董其昌跋李結《西塞漁舍圖》,縱40.7厘米。大都會美術館藏。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行書女蘿繡石壁五言詩條幅》賞析
董其昌《行書女蘿繡石壁五言詩條幅》,臺灣何創時書法藝術館藏。
釋文:女蘿繡石壁,溪水青濛濛。紫葛蔓黃花,娟娟寒露中。朝飲花上露,夜臥松下風。云英化為水,光彩與我同。日月蕩精魄,寥寥天府空。其昌。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富春山居圖》賞析
董其昌題黃公望《富春山居圖》,行書。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伯遠帖》賞析
董其昌題王珣《伯遠帖》,行書。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題李公麟擊球圖》賞析
董其昌《題李公麟擊球圖》,行書。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草書手札》賞析
董其昌《草書手札》,美國寶蒙堂藏。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草書張籍七言詩》賞析
董其昌《草書張籍七言詩》軸,金箋,145.1cm×34.7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本幅書唐張籍《與賈島閑游》七言詩,文字與原詩作有出入。此幅詩軸未署年款,從書風及所鈐“大宗伯印”判斷,當為董其昌77歲就任南京禮部尚書、掌詹事府事以后之作品。
書法行中夾草,融合自然,行筆流暢,風格灑脫,為董氏晚年之代表作。
釋文:水北原南野草新,雪消風暖不生塵。城中車馬知無數,能解閑行有幾人。
款署:“其昌?!扁j“董氏玄宰”、“大宗伯印”、“玄賞齋”。鑒藏印有“鶴舟所藏”、“紫云山房鑒藏書畫印”。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自書七絕詩軸》賞析
董其昌《自書七絕詩軸》,綾本,行書,縱256cm,橫48.4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卷書于明天啟二年(1622年),董其昌時年68歲。據《明史》卷二百八十八記載,為修《神宗實錄》,剛被提升為太常寺卿兼侍讀學士的董其昌被派往江南采輯先朝章疏及遺事。他乘此奉旨訪書之良機,與米萬鐘等好友遍覽江南所藏法書名畫。此幅墨跡即作者與米氏在晉陵觀賞收藏家唐君俞府中三世所藏法書名畫后,“書此舊作紀事”。清王澍跋稱“此文敏最存意之作”。
《石渠寶笈》卷二十八《明董其昌詩詞手稿一冊》中款云:“已酉后詩詞,皆以米南宮行楷筆書寫?!贝溯S書法既有米芾書意,又呈自己風格,筆意多變,拙巧互用,樸實自然,格調雅致,為董氏行書佳作之一。(撰稿人:文金祥)
釋文:石室奎章待訪編,君家自有舊青氈。若為主藏多嗔怪,昌猒何當損俸錢。天啟二年壬戌二月九日,余訪君俞年侄。是時米友石參知以萬壽稱賀還金華,六次晉陵集于君俞齋中,明日余遍觀君家三世所藏法書名畫,書此舊作紀事。董其昌。
鈐“太史氏”、“董氏玄宰”、“玄賞齋”印。幅左下有清王樹澍一跋。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五絕詩軸》賞析
董其昌《五絕詩軸》,紙本,行書,縱77.5cm,橫31.1cm。南京博物院藏。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題宋拓智永真草千字文》賞析
董其昌《題宋拓智永真草千字文》,行書。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王維五絕詩》賞析
董其昌《王維五絕詩》軸,綾本,草書,縱154.5cm,橫54cm。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杜甫詩立軸》賞析
董其昌《杜甫詩立軸》,紙本,楷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翰林院箴》賞析
董其昌《翰林院箴》軸,紙本,楷書,128×53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軸內容為董其昌書“宣宗(朱瞻基)皇帝御制翰林院箴”,中楷書體,寫于80歲左右。行距字間頗疏,顯得疏宕秀朗。書風趨于樸拙,有意避免嚴整工穩,強調生拙之意,所謂拙中寓巧,熟而變生。董氏曾自謂:“吾書因生得秀色?!彼倪@種藝術主張及書法特點在此幅作品中體現得非常鮮明。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七絕詩軸》賞析
董其昌《七絕詩軸》,行書,廣東博物館藏。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岳陽樓記》賞析
董其昌《岳陽樓記》卷,紙本,行書,縱37.6cm,橫1499.5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卷末自識:“范希文岳陽記,宋人猶以為傳奇。文如東坡醉白堂記,壹似韓白論耳。文章家之重體如此。若夫希文之先憂,則不愧其自許矣。宋之古文實由范公推尹師魯開之,又以公書法絕類《樂毅論》,雖文以書非所以重公,公在此道中,未嘗可稱當行名家也。己酉七月廿七日。董其昌?!扁j“董玄宰”印。鑒藏印有“王時敏印”、“煙客真賞”。
此卷書北宋范仲淹的名作《岳陽樓記》,寫于明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董其昌時年55歲,為補福建副使前四個月賦閑時所寫。該書筆法由李北海而漸入米南宮,字大如拳,流暢勁健,通篇數百字一氣呵成,顯出深厚功力,為董氏行書中精妙之品。
明萬歷晚期,朝廷上下黨派門戶之爭愈演愈烈,董其昌對此甚為厭惡,故書此篇以寄其意。
從鑒藏印悉知該書卷曾被“清初六大家”之首王時敏所收藏。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洛春謠》賞析
董其昌《洛春謠》仿米芾“洛春謠”,行書無年款,水墨紙本手卷,縱41厘米,寬461厘米。董其昌書法擅于以手卷形式表現。此作運筆技巧高超,題款指出乃是模仿自宋代米芾的筆意。米芾對董其昌的繪畫及書法有很大影響,但作品中可見董其昌並沒有刻意追求與米芾書法的外表相像,而是著重神似。他透過線條的抑揚頓挫及墨色的濃淡深淺,營造出一種極富變化的韻律動感。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行書軸》賞析
董其昌《行書軸》,紙本,縱139.2厘米,橫28.8厘米。上海博物館藏。
鈐“太史氏”、“董氏玄宰”、“玄賞齋”印。幅左下有清王樹澍一跋。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杜甫醉歌行詩》賞析
董其昌《杜甫醉歌行詩》,行書,絹本。橫301厘米,昆山昆侖堂美術館藏。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臨柳公權書蘭亭詩》賞析
董其昌《臨柳公權書蘭亭詩》(局部),行書,紙本。縱27.2公分,橫1072公分。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柳公權書《蘭亭詩》原為37首,此本為34首。64歲的董其昌書此卷時名為臨寫,實際上屬背臨,故而沒有完全按照對臨的常規,將字數、行數統一格式,這也許是導致闕漏的原因。書風更是出以己意,運筆瀟灑,轉折靈活,字間與行間表現出了映帶關系和顧盼姿態,神完意足。自首迄尾無一懈筆,點畫的肥瘦和牽絲的聯系也極為合度和自然,充分體現了背臨的特點。
此卷于明萬歷46年所書,時董其昌年64歲。其書藝已臻于成熟,故筆法流暢,氣韻古淡瀟灑,在董氏傳世的書法中可為上品。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浚路馬湖記》賞析
董其昌書《浚路馬湖記》,紙本,行書,縱29.3cm,橫607.5cm,132行。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該帖是董其昌所寫的一碑記。款署:董其昌撰并書。魏應嘉篆額。徐標建。有沈荃題跋。“王鴻緒印”、“安儀周家珍藏”及“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等藏印。為王鴻緒、安岐、張若靄、清內府舊藏。
《浚路馬湖記》布局疏朗勻稱,是董其昌晚年之作,所謂“漸老漸熟,反歸平淡”,寓生秀于撲茂蒼拙,自然灑落。董其昌自評曰:“余書與趙文敏較,各有長短。行間茂密,千字一同,吾不如趙;若臨仿歷代,趙得其十一,吾得其十七。又趙書因熟得俗態,吾書因生得秀色。吾書往往率意,當吾作意,趙書亦輪一籌”(《容臺集》)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草書扇面》賞析
董其昌書《草書扇面》??v15.5公分,橫47.7公分。榮寶齋藏。
此幀扇面書法寫的非常激越跳宕,技法嫻熟。自署學楊少師(凝式),確有幾分“神仙起居法”的遺韻。扇面紙熟,又有折痕,形式特殊,寫好不易,董其昌是書扇老手,正利用了扇面的短處而變其長,出現的線條及墨色的變化別有意味。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樂毅論》賞析
董其昌書《樂毅論》。紙本??v 26公分,橫224.5公分。廣東省博物館藏。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題南宋佚名雪漁圖》賞析
董其昌書法《題南宋佚名雪漁圖》,故宮博物院藏。此卷眉公以為雪漁圖......詩中妙境也,董其昌題。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花糕宴詩冊》賞析
明董其昌《花糕宴詩冊》之一
明董其昌《花糕宴詩冊》之二
明董其昌《花糕宴詩冊》之三
明董其昌《花糕宴詩冊》之四
明董其昌《花糕宴詩冊》,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九日敕。賜百官午門花糕宴。降霜應省百工勞。廣陛長筵許共叨。天樂九成重用九。神霄高處即登高。但將觀朵酬青女。底事歸遺涴錦袍。等是授衣開令節。又從仙掌飫恩膏。建章月曉聽霜鐘。有詔分甘慶澤濃。已見鐵耕歸甑爨。誰知粉米補山龍。馨香饞鼎飡英候。寫奕桓圭輯瑞容。圣主考文天雨粟。故拈糕字慰三農。似質公老先生正之。董其昌。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題跋唐摹黃庭經》賞析
董其昌書法題跋《題跋唐摹黃庭經》卷,紙本,楷書,40X190cm。故宮博物院藏。
《黃庭經》是道教經典,敘述的養身方面的,分為《外景經》和《內景經》二種,而此卷為《外景經》書法峭快,結構穩固,字字傳神,為后人學習臨摹好字帖。宋代滕仲嚞題跋 董其昌書法題跋唐摹黃庭經卷..
董其昌書法題跋唐摹黃庭經卷。唐臨黃庭不言其為誰手,大都鐘紹京為之。董其昌觀。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題宋佚名長江萬里圖卷》賞析
董其昌行書《題宋佚名長江萬里圖卷》之一
董其昌行書《題宋佚名長江萬里圖卷》之二
董其昌行書《題宋佚名長江萬里圖卷》之三
董其昌行書《題宋佚名長江萬里圖卷》,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予嘗見李伯時《長江圖》于陳太僕子有家,筆法精絕。及觀此卷,乃宣和御府所收,小璽具在,定為北宋以前名手,非馬、夏輩所能比肩。后有吾鄉陸文裕題跋,書法秀整,足與畫為二絕,殊可寶也。己未中秋后五日,董其昌題。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七夕書春日行軸》賞析
董其昌《七夕書春日行軸》明代董其昌書春日行軸,明思宗崇禎元年(1628),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春日行。深宮高樓入紫清。金作盤龍鞶繡楹。佳人當窓弄白日。弦將手語彈鳴箏。春風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昇天行。因出天池泛蓬瀛。樓臺蹙沓波浪驚。三千雙娥獻歌笑。撾鐘考鼓宮殿傾。萬姓聚舞歌太平。我無為。人自寧。三十六帝顧相迎。仙人飄翩下云軿。黃帝不去留鎬京。安能為軒轅。獨往入杳冥。小臣拜獻南山壽。陛下萬古垂鴻名。戊辰七夕書。其昌。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陸務觀渭南集卷之三十一跋類》賞析
董其昌行書《陸務觀渭南集卷之三十一跋類》,米友仁司馬槐山水合卷,美國私人藏。董其昌書陸游跋司馬端衡畫傳燈圖。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題南宋佚名摹顧愷之洛神賦圖》賞析
董其昌行書《題南宋佚名摹顧愷之洛神賦圖》之一
董其昌行書《題南宋佚名摹顧愷之洛神賦圖》之二
董其昌行書《題南宋佚名摹顧愷之洛神賦圖》之三
董其昌行書《題南宋佚名摹顧愷之洛神賦圖》,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題倪瓚水竹居圖軸》賞析
董其昌書法題倪瓚《題倪瓚水竹居圖軸》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釋文:顧謹中題云林書有云:‘云林書法宗歐陽詢,特為精妙。晚年畫勝,于佳書之時,故其書非一種。’此設色山水生平不多見,余得之吳孝甫畫友趙文度,借觀賞嘆不置,曰:迂翁妙筆皆具于此!董其昌題。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題趙孟頫謝幼輿丘壑圖》賞析
董其昌書法《題趙孟頫謝幼輿丘壑圖》,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藏。
釋文:此圖乍披之定為趙伯駒觀元人題跋知為鷗波筆猶是吳興刻畫前人時也詩書畵家成名以后不復模擬或見其杜機矣董其昌觀因題己酉九月晦日。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跋王獻之保母帖》賞析
董其昌行書《跋王獻之保母帖》,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釋文:書家得宋拓已為罕見,況唐拓乎?又誰知有晉拓,如保母帖是王子敬刻。八百年而再出,又六百年而落吾手。宋時聚訟定武稧帖者,似多事矣。甲戌九月望后二日題,其昌。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題跋陸繼善雙鉤蘭亭序》賞析
董其昌小楷題跋《題跋陸繼善雙鉤蘭亭序》,25.1×6.1厘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唐摹下真跡一等耳。此卷得唐摹遺法。趙吳興所謂專心學之。遂可名世者。宋時聚訟??芍^多事。天啟四年(1624年)九月晦日,董其昌觀于苑西因題。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題跋洛神賦》賞析
董其昌《題跋洛神賦》,28.5×37.5cm敬哉征書王子敬洛神賦十三行。此宋榻本為涿鹿馮宮贊易去,久所惋惜,年老目昏,迫于趣裝略,憶原本筆意如此。癸酉夏五念三日,其昌。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題李伯時畫卷》賞析
董其昌(款)小楷《題李伯時畫卷》,北宋李公麟(傳)陶淵明隱歸圖卷,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華亭董其昌書。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陰符經府君碑卷》賞析
明代董其昌70歲楷書《陰符經府君碑卷》,紙本25.1×143.4厘米,天啟四年(1624),上海博物館藏。
本卷前半節書《陰符經》。董氏觀賞顏真卿《多寶塔碑》有感,遂以其筆意臨米芾《陰符經》,然米書少了結尾“八卦甲子”等二十余字,董氏字數則更少。后半臨徐浩《府君碑》,董氏定此碑出自李邕、徐浩自書,并將歐陽詢、歐陽通,及徐嶠之、徐浩喻為“唐之羲、獻”。徐浩與顏真卿為盛唐豐滿剛勁書風的代表。1624年,董氏70歲,其楷從嫻熟漸返生拙,有人書俱老之趣。光潔的鏡面箋,滋潤生秀,纖毫畢現。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送李愿歸盤谷序》賞析
明代董其昌行草書法《送李愿歸盤谷序》卷。董玄宰盤谷序書畫合璧卷,40.6×677.3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本卷借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之意,描繪文人歸里隱居理想之景。董其昌行草書,筆力勁爽跳宕,已深受米芾書法影響。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李供奉贈懷素草書歌卷》賞析
董其昌行書《李供奉贈懷素草書歌卷》,灑金箋紙28.2×136.1厘米,上海博物館藏。
此卷為董其昌書李白贈懷素《草書歌行》。雖不像狂草那樣奔放跌宕,但是全卷筆意連貫,行氣舒暢,墨彩華潤。整體風格于嫻熟精美中透露出生秀雋雅,又不失渾厚沉著。卷后王時敏題跋引用蘇軾論書,認為書法備于正楷,溢于行草,而此卷體現了董其昌堅實的楷書功力,故能沉著痛快兼得。從全卷書風看,應是董氏75歲后晚年精意之作。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題跋王羲之雨后帖》賞析
明董其昌行書題跋《題跋王羲之雨后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右軍《蘭草帖》、《雨后帖》真跡皆有虞永興私印,蘭草已刻于吳用卿馀清齋,此華學士家藏,海內無兩,元時柳貫跋戎輅表云鍾王真跡,雖千金一字,亦不可見,猶幸有流落人間,如此卷者。董其昌題。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龍神感應記》賞析
董其昌67歲行楷書法手卷《龍神感應記》董其昌67歲行楷書法手卷《龍神感應記》,24.5×290cm,天啟元年(1621年)作。
《龍神感應記》葉向高撰,乃記其天啟元年應召北上途中經歷。是年九月,黃河因大雨水位暴漲,清口為淤泥所塞,向高舟不能行,一籌莫展。鄉人告以此地龍神極靈,設位祭之,必應所求。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跋唐人雙鉤萬歲通天帖》賞析
董其昌58歲楷書《跋唐人雙鉤萬歲通天帖》,萬歷壬子(1612年)董其昌題,遼寧省博物館藏。
董其昌官為禮部尚書,詔加太子太保,高官厚祿,兼于一身??滴鯇λ臅ㄖ獍?,制成玉屏朝夕得獲衰覽,乃至還有“縷金錯彩”之睿賞。
明朝時期著名書畫大師董其昌《題跋陸機平復帖》賞析
董其昌50歲書法《題跋陸機平復帖》,明萬歷三十二年(1604)甲辰臘月初一,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右平原真跡,有徽宗標字及宣政小璽。蓋右軍以前、元常以后,唯存此數行,為希代寶。予所題籖在辛卯春,時為庶吉士,韓宗伯方為館師,故時時得觀名跡,品第甲乙,以此為最。惜世無善摹者,予刻《戲鴻堂帖》,不復能收之耳。甲辰嘉平月朔,董其昌題。
綜觀明代書法,在承接元代的基礎上又有所發展。此時期書法家們大都取法高遠,以晉唐以前為學習對象,并有新的個人面目,到明末更是到了個性化的高峰。為清代書法紛繁復雜的局面的先導。
掃一掃 加關注
Copyright ? 2019 北京嘉利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備案號:京ICP備-1902669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