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010-57018965
9月25日上午10點,“世間人瑞感天動地——金陵美術館藏崔豫章作品展”在金陵美術館開幕,這是金陵美術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展覽之一。更為巧合的是,恰逢金陵美術館建館6周年紀念日,可謂集“國慶、館慶、展慶”三喜臨門。展覽現場崔豫章先生生于1924年,1949年畢業于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師從徐悲鴻。
9月25日上午10點,“世間人瑞 感天動地——金陵美術館藏崔豫章作品展”在金陵美術館開幕,這是金陵美術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展覽之一。更為巧合的是,恰逢金陵美術館建館6周年紀念日,可謂集“國慶、館慶、展慶”三喜臨門。
展覽現場
崔豫章先生生于1924年,1949年畢業于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師從徐悲鴻、黃君璧、傅抱石等名家大師。1953年于東南大學(原南京工學院)任教。七十余年來,他長期致力于水彩畫和中國畫的創作研究,博采中西畫技,兼收傳統筆墨技巧,形成了清新雋永、水色交融的畫風。其作品意象博大,山水日月、天地草木、春江月夜、良辰花錦皆可入畫;筆致超然,縱橫涂抹、行云流水、跌宕起伏、灑脫超然。
本次展覽涵蓋了崔豫章從1955年至2017年的精品力作,呈現了不同階段的創作狀態。有《井崗梯田》、《嶙峋水岸》般意趣十足的湖光山色;有《南京中山陵》 、《天壇皇穹宇》般廣為人知的風景名勝;有《南化公司合成氨車間》、《揚子乙烯工地》類生動真實的工業場景;有《清晨》、《白薔薇》般靈動盎然的生活小景。
《美麗的香港》 崔豫章 110×320cm 1997年
步入展廳,第一件作品為《美麗的香港》,這件作品是崔豫章為迎97香港回歸而作的1.1米乘3.2米水彩巨制,在他淋漓的色彩下,臨空俯瞰本島與九龍,盡顯香港這顆“東方之珠”的美麗風貌。
《畫山》 崔豫章 78×440cm 1997年
《黃山》同樣為1997年作品,畫面遠看層巒疊嶂,黃山諸峰在云間聳立,連綿巍峨。用筆則飄逸輕靈,色彩飽滿有氤氳氣。整個作品似有超然物外之相。
展覽現場
本次展覽策展人、金陵美術館館長劉春杰說:“縱觀古今中外美術史,唯有先生以97歲高齡人瑞親臨自己畫展,并向眾人致謝。是今天各位現場朋友之福氣,亦是金陵美術館之幸事。正所謂丹青不老,藝術長存。華夏赤子之人生,感天動地。”
開幕式由金陵美術館館長、南京市藝術研究院院長劉春杰主持
金陵美術館館長、南京市藝術研究院院長劉春杰表示,之前在得知了崔豫章先生有捐贈一幅作品的意愿后,與策展團隊專門登門拜訪,提出為先生舉辦畫展、出版畫冊的想法,并請求先生將捐贈數量由一變百,崔豫章先生欣然接受。隨后劉春杰表達了對崔豫章先生捐贈金陵美術館百幅水彩作品的衷心感謝,并對崔豫章先生畢生艱辛付出的從藝精神致以崇高的敬意。崔豫章先生的捐贈不僅極大地豐富了金陵美術館的館藏,更為現當代美術史的研究增添了珍貴的資源。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金衛東致辭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金衛東說:“崔豫章先生的思想境界與藝術人生,正是我們身邊踐行和體現習總書記要求的楷模,讓我們由衷敬重。感謝崔老及其家人對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金陵美術館的信任,我們一定會保存好、展示好、研究好崔老作品,讓美術館成為捐贈作品最好的歸宿。”
南京市文聯副主席、美協主席濮存周致辭
南京市文聯副主席、美協主席濮存周表示,崔豫章先生的水彩,廣泛地影響了新中國水彩畫發展的方向與主流,他將中西方的技巧高度融合,是水彩畫界的標桿。金陵美術館能夠收藏崔老這樣名家大師的作品,站在了文化陣地的前沿,站得高,看得遠。祝崔老青春永駐,藝術長青。
九三中央書畫院副院長、九三江蘇畫院院長陸越子致辭
九三中央書畫院副院長、九三江蘇畫院院長陸越子宣讀了九三學社中央書畫院賀電,贊譽先生赤子之心,與時同馨。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黨委委員、南京書畫院和金陵美術館聯合黨支部書記尤榮喜為崔先生頒發獎杯與收藏證書
崔豫章先生致答謝詞,真誠地感謝大家的到場。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巡視員顧小榮宣布展覽開幕
開幕式現場
據悉,本次展覽持續到11月15日。
部分參展作品欣賞:
《北京民族文化館》 紙本設色 27x37.5cm 1961年
《嶙峋水岸》 紙本設色 54.5x39cm 1992年
《南化公司一角》 紙本設色 54x39cm 1962年
《青山綠水》 紙本設色 54x79cm 2016年
《向山露天鐵礦的探山機》 紙本設色 38.5x54.5cm 1992年
《修船》 紙本設色 39x56cm 1972年
《揚子乙烯工地》 紙本設色 59x84.5cm 1988年
注:文章內容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管理刪除
掃一掃 加關注
Copyright ? 2019 北京嘉利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備案號:京ICP備-1902669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