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010-57018965
點擊上方藍字輕松關注我們
2019年10月15日下午14:00,嘉利文化舉辦了第63期筆會。
本次筆會特邀李建峰、張來有、邴峰等藝術家,現場揮毫潑墨并觀摩交流。
李建鋒,字懷馥,號適閑居士。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花鳥研究生課程班,清華大學馬順先工作室。現為清華大學馬順先工作室助教,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廣東省中青年書畫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廣東楹聯書畫院執行副院長,廣東電視臺《經典》、《時尚廣東》欄目組藝術總監,海州印社副社長,適閑居藝術館館長 。
清英神仙骨 芬馥茝蘭蕤
—— 李建鋒藝術印象
文/鄒繼海
2014年為東莞觀音山繪制觀音山觀音像被佛界泰斗星云大師收藏。2015年受邀于央視“水墨丹青”特邀嘉賓,同年大型創作《本草綱目》接受新華網訪談節目做全程紀錄片。2017年作品入選由中國美協主辦的“中國(南昌)軍事美術作品展”。2017年作品入圍中國美協主辦的第三屆“朝圣敦煌”全國美術作品展。2017年作品入圍中國美協主辦的第二屆“寫意中國·大美遼寧”作品展。2018年作品入選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品真格物——全國青年工筆畫作品展”,在天津畫院展出。2018年獲得由民革中央、中國美協主辦的“紀念何香凝先生誕辰140周年暨首屆‘香凝如故’——全國美術作品展”,獲入會資格最高獎,并在中國美術館展出。2018年獲得由中國美協主辦的“大潮起珠江——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獲入會資格最高獎,并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李建峰 寫生課稿 紙本設色
懷馥之篆刻,其在刀法上,沖刀力艱功深,行進爽快,一瀉千里,呈現出天然崩裂的效果,表現出雄健淋漓的氣勢;切刀一步一個腳印,留下的線條痕跡具有古拙蒼勁的金石氣息,表現出遒勁凝煉、厚實穩健的意象。在章法上,其對字體結構和位置的布局,能巧妙地在挪讓、呼應,盤曲、變化,離合、變形,布白、留紅等用心經營,力求變化,以使其不相雷同,達致沖破平淡、板滯之造構,取得統一調和,給人帶來一種新鮮感。懷馥的篆刻,既有豪壯飄逸的書法筆意,又有優美悅目的繪畫構圖,更兼有刀法靈動的雕刻神韻,將書法、章法、刀法三者融為一體,給人以“方寸之間,氣象萬千”的享受。懷馥也喜作人物畫,其對人物個性亦刻畫得形神兼備、氣韻生動、逼真傳神。建鋒君風華正茂,有純正的功底,有良好的悟性,有追求藝術之韌勁和恒心,堅步前行,必將會在藝術道路上走得更遠、更高。
李建峰 《寒夜斑鳩》 紙本設色
賞析懷馥之山水畫,可見其尤為重視寫生,師自然造化。其筆力峭拔、墨色濕潤、層巒疊嶂、秋壑深邃,此種以事寫生,觀形態,創構圖,寄精神于筆墨、氣韻,重品格的理念,顯有元人古意;其作品松而靜、清而幽,氣象蕭疏、煙云清曠,如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溶溶月色般的淡冶,透著一種超然、怡然的優雅,又具宋人風韻。深入探索懷馥的山水畫,其即景生情,即情造景手法,將自然之變化,了然于胸中,讓人能感受到畫圖是其靈魂中閃現的情感意象,有一種詩的畫外之畫、味外之味的意境。
李建峰現場創作
張來有,字長馀,號戲墨堂主,室名戲墨草堂。男,漢族,1951年生于天津。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天津市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愛國網》特聘書畫家,中國五臺山書畫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名言書法大典》簽約書法家,中國江西將軍書畫院顧問。工行書,尤擅小楷,近年來對小楷用功尤深,搜集并遍臨古今小楷六百余種;書作結體寬綽,用筆古樸秀拙,并多次入選省級全國書展,多次獲獎。其藝術成就已被收錄《中國當代青年書法家》辭典;《中國當代書畫名家潤格大全》辭典;《國際現代書畫家精品潤格》辭典;《藝術家檔案》辭典。作品被收錄《名聯頌中華》《名言書法大典》并被諸多中外友人收藏。?
張來有 錄道德經句 紙本設色
藝術是人創造的,并且為了使人從自然人向社會人最終向審美人邁進而不斷發展著、展開著。北京大學教授、美學家王岳川認為,“藝境即人境,最高的意境是“無言獨化”,最高的書境是“目擊道存”,最高的人境是解悟生命本體的審美生成。藝境、書境、生命之境是三位一體的。”與張來有先生接觸不多,多數是通過他的書法認識到他的人的,但是,在有限的幾次接觸之中,我發現了在他的身上有股羅漢的“無學”之氣,這股氣質源于他對佛學經卷的執著,源于他對人生的體悟,源于他對書法藝術的熾愛,所以,我們不難理解在他的書法中這種禪意的由來。書法藝術被譽為中國文化的核心之一,其意義在于通過書法的練習,使人通達于自明之路,即認識自己,在練字過程中明白練字者是誰,是書法藝術中的魅力所在,也就是西方人眼中的神秘文化,通過此種神秘的體驗,達到存在者個體生命的超越,即為禪境。禪境與藝境都是將宇宙人生的信息內化的過程。藝境是移情,禪境卻是忘情。澹泊空靈的藝術境界,禪道思想融入了張來有的書法理論與創作之中,使之追求做人的品格,書法的意境與情趣。
張來有現場創作
邴鋒,男,1966,生于大連美術世家,現居北京市通州區張家灣鎮。水墨中華龍文化研究院院長;遼寧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統一促進會副會長;中國巨龍文化書畫院院長;中國海洋畫家協會理事。自幼與大連大學美術系教授,有“東北桃王”之稱的爺爺邴祿昌生活在一起。并在爺爺的指導下5歲開始習畫。二十歲時向爺爺許下承諾:“要畫一幅長200米寬2米的巨龍”,然歷經二十多年漫長歲月,他終于完成了這個承諾。幾十年里,讓他從一個單純只為完成一幅巨龍的思想中衍生出無數新概念。從而對龍有了新的詮釋——“龍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是根和魂”。
畫是畫家人格、精神內涵的外化。在畫家的眼睛里,生活僅作為精神的參照。客觀物象必須觸動畫家那內心不可名狀的情緒,畫家才有繪畫的那沖動。而這不可名狀的沖動在畫家筆下,被富于表現力的線條、墨痕、色彩及畫面的整體結構表達出來,這就是繪畫的真誠。自古以來中國的文人對山水的喜愛近乎瘋狂。山水畫使人們對山水的情思躍然紙上,中國山水在世界獨樹一幟,中國人有一種天生的以山為德、以水為性的內在修為意識,創作出了這種咫尺天涯身臨其景的藝術佳作。
邴峰現場創作
采編制作:楊杰 張晗
公司地址:北京市通州區宋莊鎮小堡北街華強新樓B座一層嘉利文化
乘車路線:公交808、809、通18線至小堡北街下車
聯系我們:010-80519411
掃一掃 加關注
Copyright ? 2019 北京嘉利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備案號:京ICP備-1902669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