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010-57018965
來源: FoodForThought
前幾日,一向以分享潮流穿搭的潮男始祖余文樂前在社交網絡Instagram上發布了一段視頻,看的人心絞如麻,印象里的通體雪白,胖乎乎圣潔可愛的北極熊在這段視頻里卻變成了這樣。
視頻里,一頭發黃的大熊拼命爬上欄桿,似乎是在尋找什么。隨后幾只滿身污垢傷痕累累的北極熊,饑腸轆轆的跟來。 他們拼了命的在垃圾堆里,尋找最后的食物,那是他們最后的希望。
附近的冰山逐漸融化,只剩下漫山遍野的垃圾堆,它們步履蹣跚的行走在垃圾堆里,尋找最后一絲能維持生命食物。 這樣一個隱秘潔凈的勝地,也沒能逃過這一劫。
上海最嚴的垃圾分類實施以來,“你是什么垃圾”?這句直擊靈魂的叩問被刷屏,分類之細到令人乍舌,也引來了無數網友的吐槽。但請記住,自然界是平衡的,垃圾面前,任何一個人都無處逃遁。 很多藝術家都認為,自己承擔著反映社會現狀,并且有責任通過自己的作品影響周圍的人。所以在環境保護這件事上,有很多腦洞大開的藝術家,它們將各種可回收的垃圾制作成藝術品,或是將環保的理念置于自己的藝術作品里,為喚醒更多人對環境保護的重視。
加拿大藝術家Caitlind Brown用6000哥飛起燈泡制作了一件美妙的藝術品,被稱作“燈泡云”。一個原比例的互動燈光裝置,每個燈泡下面都掛有金屬拉線,觀眾可以通過這些金屬拉線控制燈泡開關,從而形成一個巨大的閃爍燈光的云朵。這6000個燈泡大部分來自捐獻以及垃圾回收所得。 隨手扔掉的垃圾,原來也可以如此之美。
在2015年的瑞士巴塞爾藝術展上呈現了藝術家Pascale Marthine Tayou一個名為《塑料樹》作品。該作品發伸于一面巨大的墻,伸出的干枯樹杈上掛滿了五顏六色的塑料袋,在巨大的展廳里,遒勁蒼老的樹枝與柔軟輕盈的塑料袋形成奇異的對比,這些色彩繽紛的塑料袋真的如花般閃耀。藝術家表示,該作品是一種綜合了建筑、自然、人工合成元素,并與輻射和基因改造有關的奇異突變。 塑料袋閃耀的只是觀者的眼,環保理念想必已經閃耀在心里了。
巴西藝術家內萊·阿澤維多雕刻了數以千計的小冰人,放置在德國柏林一座音樂廳臺階上的1000尊冰雕人像,每個冰人隨著溫度在不同的時間融化和斷裂。藝術家希望觀看者透過這樣的藝術行動,讓更多人能用更簡單的方式,提醒人們關注與地球上所有生命都息息相關的氣候變化。 每個冰人隨著溫度在不同的時間融化和斷裂,呈現出緩慢又快速的揪心美感。
隨著塑料開始嚴重破壞我們的海洋環境,現在是時候去解釋可再生塑料時裝具有的價值和真正的意義了。在過去的12年里,加拿大藝術家Aurora Robson一直致力于攔截塑料垃圾流,將回收的塑料垃圾制作成了一個個令人贊嘆的雕塑,目標是改變人類行為的模式。 羅布森的作品不僅是在迫使觀眾改變對垃圾的看法,無論在身體上還是精神上,仿佛在說:一切并沒有失去。
英國的涂鴉藝術家Bansky也在街頭巷尾創作了一系列反映環境問題的涂鴉作品,其中不乏反映關于樹木砍伐、全球變暖等環境問題的作品。
“我還記得這里綠樹成蔭”
“我不相信全球變暖”
同樣用涂鴉來表達全球變暖對生態危害的藝術家還有巴西圣保羅涂鴉藝術家Eduardo Kobra,原本生活在極寒世界的北極熊,現在生活在了一片火海中。
垃圾分類這件事路漫漫其修遠兮,道阻且長。每一個微小的舉動,在量變引發質變的基礎上,都在未來引發的是不可估量的作用。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注:本站上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公司的立場,也不代表本公司的價值判斷。如有侵權,請聯系管理刪除。
掃一掃 加關注
Copyright ? 2019 北京嘉利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備案號:京ICP備-1902669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