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wù)熱線
010-57018965
提到牛,大家印象中,都是性格溫順又倔強野蠻,魯迅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可謂深入人心。
但你知道嗎,牛其實有個性的很,有的很呆萌,有的很傲嬌,有的居然還能聽人彈琴。這一期我們就來好好看牛吧。
唐·戴嵩《斗牛圖》
戴嵩是韓滉弟子,與韓幹并稱“韓馬戴牛”。這幅斗牛圖,描繪的是二牛搏斗瞬間的場景,一逃一追之間,牛的野性和兇頑躍然紙上。
《五牛圖》局部,牛在撓癢
《五牛圖》局部,牛在昂首
《五牛圖》局部,牛在看著你
《五牛圖》局部,牛在吐舌頭賣萌
《五牛圖》局部,牛在側(cè)首回眸
《五牛圖》,相傳是唐人韓滉出游時見耕牛悠然自得而作,一說因牛任重、勤勞、堅韌、溫順、忠誠等特點,寓指自己兄弟五人。此畫打破了以往只畫牛側(cè)面和平面的格局,表現(xiàn)了牛的各種形態(tài)。畫中五牛,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頭,形神兼?zhèn)洹?/p>
此畫一直流轉(zhuǎn)于名家之手,八國聯(lián)軍搶走后,后被香港商人吳蘅孫購得。后來吳蘅孫生意出現(xiàn)危機,忍痛售畫割愛。文物部及時出手,組織全國最為頂尖的文物修復(fù)專家修復(fù),歷時8月方才修復(fù)完畢,現(xiàn)已成北京故宮博物院鎮(zhèn)館之寶。
宋·佚名《柳塘呼犢圖》
這是宋人畫冊中的經(jīng)典之作,清溪柳岸,牛仿佛喝飽了水般,在提醒老人該回家了,融情于景,非常精妙。
宋·李迪《風(fēng)雨牧歸圖》
此畫描繪的是風(fēng)雨將至二人歸家的情景,牧童、老牛、高樹、湖水、葦叢,組成了一幅美妙的小景山水畫。畫中筆墨十分精細(xì),二牛的細(xì)毛皆密而不亂,足見畫家功力。
宋·李迪《雪中歸牧圖》
此畫描繪的是,一人一牛在雪日歸家的情景。設(shè)色雅潤,頗具空明恬靜之趣。
宋·李唐《牧牛冊頁》
宋人李唐所繪。一牛見樹下有水欲前行,而牧童強行牽引,翹起腳來用全力掰住牛角,生動,率真,機具感染力。
宋·閻次平《秋野牧牛圖》
此畫頗具詩情畫意。畫中二牧童在斗蛐蛐,一小牛依臥母牛身旁,母牛伸過頭給它撓蝨子,另有一牛自顧自吃草。人與牛呈現(xiàn)無比和諧之態(tài),有天人合一之境。
宋·佚名《柳蔭放牧圖》
此畫頗為幽靜恬逸。柳樹下牧童在小憩,二牛或站或臥,悠然自得,天地間一派祥和況味。
明·唐寅 《葑田行犢圖》
唐寅畫作,取材于李密騎牛于緱山訪名士包愷的故事。畫中老者手執(zhí)長鞭,騎著老牛悠然前行。其上有詩云:“騎犢歸來繞葑田,角端輕掛漢編年。無人解得悠悠意,行過松陰懶著鞭。”頗為自得。
明·張路《老子騎牛圖》
這是一個經(jīng)典題材。畫中的老子坐在青牛上,手持《道德經(jīng)》,抬眼注視飛來的蝙蝠,除此之外,畫中再無他物,時空仿佛一瞬之間突然定格。
清 石濤《對牛彈琴圖》
“對牛彈琴”本指話說不看對象,是一笑話,偏偏石濤點石成金,畫了一幅高妙的《對牛彈琴圖》。畫中只有一人一牛,高士正襟危坐,手撫古琴,而對座是一只老牛,匍匐于前,凝神傾聽。
畫中還有作者的提詩:“世上琴聲盡說假,不如此牛聽得真。”頗有難遇知音,寂寞難于人言之感。但又有一種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意味。
清·楊晉《石谷騎牛圖》
清人楊晉所作,雨過天晴之時,畫中高士,身墊蓑衣,頭戴斗笠,騎牛緩行,頗有逸趣。
清·王仁治《牧牛圖》
西泠畫社首任社長王仁治之作,畫中一牧童騎牛放風(fēng)箏,頗具童趣。
近代·潘天壽《耕罷》
耕牛一生辛勤,任勞任怨,潘天壽以“耕罷”為題,繪一套繩索的老牛喝水的情景,引人深思。
近代·齊白石 《放牛圖》
此畫構(gòu)思精巧,只畫了牽牛繩,明說放牛卻不見牛,雖不見牛卻如見牛面,絕妙!
近代·李可染《牛性溫順 時亦倔強》
李可染的畫,一人一牛相持不下,牛的倔強和蠻力噴薄欲出。
現(xiàn)當(dāng)代·臧躍軍《家園》
臧躍軍用高原上的群牛,來表現(xiàn)我們的家園,立意深刻,令人感動。
西班牙阿爾塔米拉山洞·佚名·《野牛圖》
《野牛圖》是西班牙阿爾塔米拉山洞中的壁畫,距今1.5—1.2萬年。畫中的牛,色彩赭色略泛紅,線條粗獷,肌肉豐富,頗具狂野不羈之態(tài)。原始藝術(shù)所散發(fā)的魅力,令人驚嘆。
掃一掃 加關(guān)注
Copyright ? 2019 北京嘉利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備案號:京ICP備-1902669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