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010-57018965
春分。
晝夜今日等長,古時有立蛋、踏青、簪花、吃野菜、放風箏等習俗。春天嘛,大家都喜歡熱鬧。而畫家,則會用自己的畫筆記錄春天。
中國名畫里的春天
古代名畫里,關于春天很有意思。
○用花鳥畫表現春意,是一大傳統。
像夏昶的《鳳池春意圖》,湖石旁修竹挺拔,岸邊的野草也發芽了,萬物欣欣向榮。
華嵒的《春谷杜鵑》圖里,空谷水流,鳥語花香,令人內心一片澄澈。
采花插花是必不可少的,大概也因為花兒太美,宋人李嵩的《花籃圖》,竟來了一回寫實。
○山水畫中,也彌漫著春意。
惲壽平的《春山暖翠圖》,山巒蒼翠欲滴,令人心曠神怡。
桃花開的時候,令人不禁想起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王翚的《桃花漁艇圖》,描繪的就是這樣一個世外桃源。
吳湖帆的《春江漁隱》,則是人世的仙境,試問哪個國人不愛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
○俗世的生活中,春天也讓人覺得世間多姿多彩。
周昉的《簪花仕女圖》,記錄了世俗生活的一面。試問世上哪個女人不愛花?
徐悲鴻的《春之歌》,畫的是放牛情境,但卻洋溢著一股喜悅之情。
吳冠中的《雙燕》圖中,在美麗的水鄉生活,燕子帶來春的消息,也引人無限遐想。
○當然,國畫里的春天,最不可少的是游春了。
展子虔《游春圖》據說是現存最古老的山水畫,青山、綠山、小船、遠樹,好一派燦爛的青碧山水。這也是中國山水畫的春天。
張萱的《虢國夫人游春圖》,記錄了唐代宮廷婦女的一場出游。畫中的虢國夫人,據說是抱著小孩的,但我們更愿意相信是最前面著男裝者,一是因為騎著皇家御騎三鬃馬,一是因為大唐的包容和開放。
宋人的《春游晚歸圖》,記錄的士大夫春游晚歸的景象,隨從挑著茶具、香具、文房用具,好不熱鬧。舊時人們游山玩水的時候,還要烹茶、品香、吟詩寫字,真是風雅。
這一題材,明人戴進畫過,他的《春游晚歸圖》,沒有那般熱鬧,但卻特別透潤。
馬遠的《山徑春行圖》,記錄的文人游春的情境,一派閑適恬靜。
宋人的《柳溪泛舟圖》,有種天地蒼茫的感覺。
也有表現宏大主題的,像宋人郭熙的《早春圖》,雖然題名早春,但畫中人只是其中的孤鴻片影,在永恒的天地面前,終究不過是過客而已。
以上可知,關于春天,中國人喜歡單純表現春意及春游情境,但也喜歡寄托某種志趣,表達某種情感。
世界名畫里的春天
西方人如何表現春天的呢?
○當然少不了描繪自然風光了。
梵高的《杏花樹》,讓人感覺春天真是美好。
高更《魯昂的春天》,描繪的是鄉野景象,真正的春天,在山野爛漫處。
康斯太勃爾《漢浦斯戴特的荒地》,表現的是耕種的場景。廣袤的大地,平常的生活,卻有種寧靜的力量。
○西方的另一傳統,是刻畫神話里的花神。
文藝復興時期,波提切利畫下了《春》,畫作出現了500多種植物,其中90%如今在意大利佛羅倫薩還能采集到。畫中右側風神正追逐著克羅里斯,克羅里斯在逃離,嘴角長出了枝葉,下一秒便變成了左邊的花神芙羅拉。芙羅拉正在將花朵撒向世間。
提香繼承了這種傳統,他的《花神芙羅拉》莊重典雅,手中拿著花的樣子,為后世奠定一種范式。
倫勃朗對這個題材情有獨鐘,前后一共畫過4幅《花神》。其中一幅,據說是根據妻子的樣貌塑造的花神,頭上帶著花環,手中拿著花枝,寄托著無限的深情和眷戀。
到布格羅這兒,《花神與風神》就成了愛情的完美詮釋。
○西方還有一大支流,就是直接描繪采花情境,表現春天和俗世的美好。
古羅馬壁畫《采花的少女》,一個少女獨自一人采花,向著未知的深處,整個春天都像是活了過來。
沃特豪斯《要摘玫瑰得趁早》,也是相似的情境,春天不常在,來了怎能不珍惜?
沃特豪斯的另一幅《風之花》,則有一種不可名狀的味道。似乎在說,美麗的花,美好的時光,總會流逝令人眷戀,一如美好的愛情一樣。
當然,西方女士也愛簪花。塔德瑪的《便于觀看的地方》,描述的是一個生活的日常,但時間好像永遠停留在那個晴好的午后。
到了莫奈這里就更絢爛了,《草地上的卡美伊》中,一個女士躺在花叢中,好像與花融為了一體。
漢斯·托馬《在森林的草地上》,也讓人喜歡極了。百花開放的時節,令人沉醉。
以上可知,關于春天,西方人喜歡描繪自然風光,也由刻畫花神開始,轉而描繪俗世的生活
掃一掃 加關注
Copyright ? 2019 北京嘉利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備案號:京ICP備-1902669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