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010-57018965
愛“裝X”的北齊皇帝
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動蕩的分裂時期,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先后建立了十數個大小不一的政權,與南方的漢人政權對峙,
南北朝形勢圖
這些北方征服者對南方漢人的心態十分矛盾:輕視其懦弱,卻又仰慕其文明。
北齊開國皇帝高洋就是其中之一,他祖上明明是因為犯罪而流放到北方的漢人,可到了高洋這,他卻完全以鮮卑人自居,覺得自己和漢族人沒半毛錢關系。
北齊婁睿墓壁畫
但他一邊瞧不起漢人,一邊又十分仰慕漢人創造的燦爛文化,曾下詔命大文士樊遜帶領11名秀才對皇家圖書館收藏的《五經》等儒家經典進行???。
現藏于波士頓博物館的《北齊校書圖》就再現了樊遜等人當時校書的情景。
請橫屏觀看
《北齊校書圖》
整幅畫卷從右向左分為三個場景,場景一中,大文士樊遜正端坐在一把小馬扎上校點古籍,
場景一
周圍人正在為他展卷、捧硯、傳送文書,
展卷
捧硯
傳送文書
一個抱著書卷的書童正走向床榻,也將畫面引向了場景二;
走向床榻的書童
場景二中,兩位秀才正在寫字,一位正撫琴助興,
場景二
還有一位正準備提前開溜,旁邊的書童正在幫他穿鞋,就在此刻,撫琴者伸手挽留,推搡間竟把榻上的投壺碰倒了;
準備提前開溜的秀才和撫琴挽留者
場景三中,兩個馬夫在屋外牽著馬正等開溜的那位出來,馬兒歪著腦袋似乎等的不耐煩了:怎么還不出來,先生們你們要不要那么廢寢忘食啊,已經很晚了,該手工了~
場景三
本該枯燥乏味的校書場景在畫家筆下變得生動、有趣。
畫圣真跡?
可惜這么生動、有趣的作品沒有題款,那它的作者是誰呢?據傳這幅畫的作者是“畫圣”——楊子華。但到底是誰畫的,從畫面來看還說不準。
那它到底是不是出自北齊畫家的手筆呢?這其實從畫中的器物、裝扮就可以分辨。
從畫中的器物來看倒是北齊時的樣式,比如樊遜坐的那把小馬扎,學名“胡床”,可以折疊,便于攜帶,確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椅子。
坐著小馬扎的樊遜
再比如長榻前的仕女抱著的蛋型東東,叫做“隱囊”,是南北朝時期流行的一種抱枕。
抱著抱枕的仕女
再來看長榻上的幾位男士,披著輕薄透明的“紗帔衫子”,里面的吊帶背心看上去很清涼、很性感,這種背心叫做“兩當”,既可以擋胸又可以擋背。這也是南北朝時通行的衣裝。
穿吊帶背心的男士
還有那些仕女的發型也很特別,額前好像貼著黃瓜片,有人管這叫“銅錢頭”,但它的正式名稱應該叫“佛妝”,是北朝女性模仿佛祖老人家而設計的造型。
“佛妝”
最后再來看看畫中仕女的妝容,是不是有些奇怪?額頭、鼻子和下巴上白白的,這是什么時尚妝容呢?
“三白法”
這叫“三白法”是中國仕女畫獨有的賦色方法,強調女子盛妝的效果。不過這種妝容是中晚唐才開始出現,到宋代才流行的,它不應該出現在一幅北齊的畫作上。
這個小小的細節告訴我們,《北齊校書圖》應該不是北齊“畫圣”楊子華的真跡,很可能是宋代畫家臨摹的。但原作作為中國最早的紀實繪畫,我們且借它一窺北齊風貌吧。
掃一掃 加關注
Copyright ? 2019 北京嘉利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備案號:京ICP備-1902669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