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秉綬,字祖似,號墨卿,別署南泉、秋水、西湖長,晚號默庵,又稱伊汀洲,福建汀洲寧化人。清學者、書法家。其父伊朝棟,乾隆三十四年進士,歷官刑部主事、御史、光祿寺卿。幼秉庭訓,師從陰承方,講求立心行己之學。后受大學士朱珪的賞識與紀曉嵐的器重,拜紀為師,又拜劉墉為師學書法。乾隆五十四年(1789)進士,歷任刑部主事,后擢員外郎。嘉慶四年(1799)任惠州知府,因與其直屬長官、兩廣總督吉慶發生爭執,被謫戍軍臺,昭雪后遷為揚州知府。歷署河庫道、鹽運使。以父喪離職,遂不再出。工詩古文,究心理學,精書法,行、楷、隸皆工,尤以隸書獨具特色、雄冠清代。有《留春草堂詩》、《坊表錄》、《修齊正論》、《攻其集》等。



伊秉綬隸書七言聯,158.2×35.9cm×2,重慶市博物館藏











嘉慶二十年消夏華園巷,既作此書,復為銘曰,人生也直,既天地之性,無少回邪,徑行則正



荔峰先生學士得龍浤山人篆章以名其齋。汀州伊秉綬,嘉慶乙丑年夏





伊念曾(1790-1861),字少沂,號梅石,福建寧化人,伊秉綬子。嘉慶十八年(1813)拔貢,官嚴州同知。工篆、隸、鐫刻,兼寫山水、梅花。著守研齋詩鈔。《廣印人傳》、《萍蹤開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