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010-57018965
行書是介于楷書與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行書脫胎于隸書,萌生于東漢而成形于魏晉,至東晉趨于成熟。
蘇東坡說:“楷如立,行如行,草如走。”張懷也說:“行書非草非真,離方遁圓,在乎季孟之間,兼真者謂之真行,兼草者謂之行草。”行書較楷書簡約、流暢,較草書易識、易學、實用。
王羲之行書是行書的極至,他被稱為書圣,作品《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歷代行書名家百出,行書風格多樣、個性豐富。
行書大致可歸納為三大系:
1.二王行書
由王羲之、王獻之所創,后世文人書家無不直接或間接受到王派行書體系的影響,后繼者如米芾、趙孟頫等。
2.顏體行書
由顏真卿所創,在傳統筆法中摻入篆籀筆意,結體變背勢為向勢,易方為圓,代表作有《祭侄稿》、《爭座位帖》等。它的出現改變了王書一統天下的局面,為后世的行書創作提供了更多的模式,從而推動行書體系風貌的變化和發展。后世書壇宗王宗顏此起彼伏,時隱時現,或互相摻雜融合。
3.魏碑行書
清代書家將魏碑的體勢和用筆化入行書中形成的一種行書。代表書家有趙之謙、康有為等。
掃一掃 加關注
Copyright ? 2019 北京嘉利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備案號:京ICP備-1902669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