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010-57018965
《集王圣教序》又稱《懷仁集王圣教序》,因碑額刻有7尊佛像,亦稱《七佛圣教序》,全稱《懷仁集晉右軍將軍王羲之書圣教序(附心經)》。碑文行書,30行,行80余字。唐咸亨三年(672年)十二月立。
碑現存陜西西安碑林博物館。 據載,唐僧玄奘自印度取經返回長安后,奉太宗之命譯出多種經文,太宗親自為之撰序,皇太子李治作記。此序與記并太宗答敕、太子箋答及玄奘所譯《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同刻于石,即成此碑。書由長安弘福寺沙門懷仁從唐內府所藏王羲之遺墨中集字,自貞觀二十二年(647年)至咸亨三年(672年)歷時25年完成,由于志寧、來濟、許敬宗、薛元超、李義府等加以潤色,諸葛神力勒石,朱靜藏鐫刻。宋以后碑石中斷,因捶拓日久,字畫逐漸淺細,故未斷之拓本均為宋拓。
此拓本為故宮藏北宋早期拓本,黑紙鑲邊剪裱本,濃墨精拓,共27開半,每半開縱23.7cm,橫12.5cm。有王世懋題簽,損齋、翼盫跋各一段,鈐“柳莊書院家藏”、“上郡馬氏珍藏”、“韓逢禧印”、“朝延氏”、“一畝園珍藏”等印9方。 王羲之在我國書法史上有特殊地位,對后世影響極大,被譽為書圣。王羲之行書見于諸多法帖之中,均經數度重摹,已多失真貌,不足為據。此碑集字由唐代所藏王羲之真跡中直接摹出,“與右軍遺帖所有者,纖微克肖”,因此是研究王羲之書法的寶貴資料,亦是學寫行書的最好模范,故極為后世所重。康有為認為此碑書法“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可謂異才”,“剪裁縫紉,皆若己出”,學行書者,此碑為佳。 清顧炎武《金石文字記》、王昶《金石萃編》、孫承澤《庚子銷夏記》等書著錄。
分頁高清
掃一掃 加關注
Copyright ? 2019 北京嘉利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備案號:京ICP備-19026694號-1